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在喝酒這件事上,必須得認真
從酒宗杜康釀出第一壇酒,這種神奇的液體,就伴隨著中國的歷史,與人打了幾千年的交道,人們從來不曾舍棄過它,高興喝,憂愁喝,一個人喝,和朋友一起喝,喝出了燦爛的中國酒文化。
?源
從酒宗杜康釀出第一壇酒,這種神奇的液體,就伴隨著中國的歷史,與人打了幾千年的交道,人們從來不曾舍棄過它,高興喝,憂愁喝,一個人喝,和朋友一起喝,喝出了燦爛的中國酒文化。
而你在喝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自己手里的酒杯,知道飲酒器具都用什么嗎?
遠古時期,人們茹毛飲血;
火的使用,結束了這種原始生活方式;
農業(yè)興起,人們有了賴以生存的糧食,還可用谷物作原料釀酒;
陶器的出現(xiàn),人們開始有了炊具;
從炊具開始,又分化出了專門的飲酒器具。
酒不僅是食物,也是一種物質文化。
飲酒不是為飲酒而飲酒,也是在飲文化。
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,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起開始的。
酒文化與華夏文明一同傳承。
對酒把杯,是中國人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(tǒng)。
酒,從醞釀的那一刻起,就與文化密不可分!
關于酒的起源,你絕對想不到,它與“大師兄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。
《西游記》中,孫悟空大鬧蟠桃宴后,喝得酩酊大醉,撞進太上老君的兜率宮,將專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個干凈,這才返回花果山,與眾猴孫大開仙酒會。
猴子愛喝酒,已深深印刻在每個人的腦海中。
猿猴造酒之說,自古有之。
早在1800萬年前,山中猿猴嗜酒,嘗采花果置于石洼之中,待其自然發(fā)酵,醞釀成酒,被認為是酒最早的起源。
明代文人李日華在《紫桃軒又綴》一書中,就有寫到關于黃山猿猴造酒的故事?!包S山多猿猱,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,醞釀成酒,香氣溢發(fā),聞數(shù)百步?!?/span>
1977年,在江蘇淮陰洪澤湖畔的下草灣,考古專家發(fā)現(xiàn)的醉猿化石,就證明了天然果酒在“人猿相揖別”之前就已產生。
那么,酒為何稱作“酒”呢?
相傳有一天,杜康想研制一種可以喝的東西,晚上他夢見一個鶴發(fā)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說:“你以水為源,以糧為料,再在糧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,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,即成。”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制作。
他在第九天的酉時(5點~7點)到路邊尋找三人。
來了一個書生,文質彬彬,謙虛有禮,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,豈料書生欣然允諾,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;書生走后,又來了一隊人馬,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。杜康上前說明來意,將軍也捋臂挽袖,支持杜康,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;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(就是馬上到七點了)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,他有些著急,轉念一想,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,于是他找到了村子里的一個無親無故并且傻乎乎的乞丐,按住他,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,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,一會暈頭暈腦。
有了這三滴血,杜康終于制作成了,可是他又犯愁了,起什么名字呢?他一想,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,又是酉時滴的,就寫作“酒”吧,怎么念呢?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,就取同音,念酒(九)吧。
這就是關于酒來歷的傳說。
器?
酒是用收獲的谷物發(fā)酵而來,五斤糧食一斤酒,因此糧食在人們心中是很有份量的。
一杯好酒,沒有時間的沉淀,是出不來的,尊重自然規(guī)律、尊重時間的沉淀,慢工才能出好酒。
釀酒需要耗費不少時間,是傾注了人們心血的東西。
如果有客人來,一定要倒上滿滿的一杯。
喝酒講究的是豪爽大氣,酒杯滿溢。
一如貴習酒,開瓶奇香溢室,醬香飄蕩。
酒體醇厚、回味悠長,入口不辣喉,喝多不上頭。
一杯酒,不濃不猛回味悠長。
不管你是一人小酌還是歡聚暢飲,都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。
這是屬于醬香酒的情趣,一份古人智慧積淀下的文化發(fā)酵。
酒的魅力,不僅在于酒本身,還在于酒文化的豐富內涵。而這一切,都離不開各式各樣酒具的承載。有了酒具,才有了“茂林修竹”和“曲水流觴”的蘭亭雅序。
從觥演變到今天的杯,不僅是喝酒的工具,更代表著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,是一個既莊嚴又隆重的活動,這是人神“精神交會”的重要形式和過程,整個過程都離不開一種禮器,這就是爵。
爵作為飲酒之器,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(xiàn)。
爵——這個名稱聽起來十分雅致,有聞其名而知高貴的感覺,可以說是最早的酒器,屬貴族階層使用,在結盟、會盟、出師、凱旋、慶功、宴會時,貴族階層就用這類酒具飲酒,流行于夏、商、周。
早在《說文·鬯部》就有:“爵,禮器也,象爵之形,中有鬯酒。又,持之也,所以飲器象爵者,取其鳴節(jié)節(jié)足足也?!?/span>
而在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中也提及道:“凡公行,告于宗廟,反行,飲至,舍爵,策勛焉,禮也。”
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學者杜預注:“爵,飲酒器也 。
爵前的流為傾酒的流槽,是便于液體流出的嘴;后有尖銳狀尾,中為杯;一側有鋬,下有三足,流與杯口之際有柱。
以爵作器皿,當酒入喉時,仿佛酒在全身歌唱,濃烈又狂野。
一連幾杯下肚,瞇起眼,愜意!
論
古人的喝酒的方式,為何看起來那么有趣好看?
古人喜飲酒,卻不似今人一樣以飲為飲,全然忽略了一個“雅”字,使得酒宴往往“重飲輕雅”。
酒是人性的回歸和精神的釋放,酒的本質是情義,更重在義字上,不是講感情深一口悶。
古人飲酒時為使酒事更臻完美,達到身心俱樂的境界,在許多方面常有細微的功夫,酒杯更是顯得舉足輕重。
過去用于飲酒的器皿只有杯、盅、盞,其中少部分發(fā)展變化后繼續(xù)使用,其他的種類就都成了歷史文物。
隨著時代的變化,人們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如今的酒器,主要有瓷制、玻璃和塑料制品,殊不知已漸漸失去了喝酒本身的意義所在,易嗆不說,不雅亦沒有了品酒精髓。中國酒文化似乎演變成了單一酒局,而現(xiàn)在的喝法,顯得粗鄙不堪,喝酒失去了古人的“飲而有禮,又不失灑脫”之意。
試想,以爵載酒,承載著穿越千年的價值。當酒從爵中緩慢流入口腔,進入牙齦,酒的醇香逐漸散發(fā),回味悠長……
你是否了解爵喝酒的方法?是用流對著嘴還是用尾對著嘴?
爵和杯,你會選擇用什么喝酒?
上一條